关于“羽”的词性解析
“羽”在汉语中主要作为名词使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作为量词。下面内容是详细分析:
一、名词用法
-
本义:鸟类的羽毛
- 甲骨文字形即象形鸟的长翎,如“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解字》)。
- 引申指鸟类整体,如“羽族”(泛指鸟类)。
-
扩展含义
- 翅膀:如“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鲍照诗)中的“羽”指翅膀。
- 箭的代称:古代箭尾常饰羽毛,故以“羽”代指箭,如“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鲍照诗)。
- 古代五音其中一个: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羽”对应简谱的“6”。
- 党羽或朋友:如“党羽”“季羽在侧”(《韩非子》)。
-
独特名词
- 舞具:古代文舞者手持的雉羽装饰物,如“羽翟”“羽舞”。
- 地名:如“羽山”(舜杀鲧处)、“羽野”。
二、量词用法
- 用于鸟类:如“一羽信鸽”,表示单只禽类。
三、其他词性辨析
- 形容词用法:在“羽扇纶巾”等词组中,“羽”作为修饰成分,但本质仍是名词作定语,描述材质(羽毛制的扇子)。
- 未见的动词用法:搜索结局中未见“羽”作为动词的明确例证。
拓展资料
“羽”的核心词性为名词,涵盖天然物(羽毛、鸟类)、人造物(箭、舞具)、抽象概念(五音)等;量词用法较为次要,仅限特定语境。在文言文及现代汉语中,其名词属性占完全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