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在话剧《如梦之梦’里面饰演的“五号病人”一角,凭借其表演实力和尽职态度获得了广泛认可,下面内容综合各方评价对其表现进行分析:
一、演技突破与角色塑造
1. 细节刻画与感染力
观众特别提到肖战对角色病态虚弱感的精准呈现,例如躺在小床上时连“汗水细节”都演绎出诚实感,将角色的痛苦、迷茫传递得极具感染力。
北大影视博士生导师田慧群评价他“进入角色的速度堪称光速”,表演“诚实、诚挚”,能让观众共情角色的困惑与挣扎。
2. 声音与台词的掌控
肖战全程使用符合角色背景的“港台腔”,声音低沉温柔且富有叙事性,在不同心情场景中切换天然,被赞“声音塑造力出众”。
话剧长达8小时且无NG重来的机会,他连续3年完成72场演出,全程“零失误”,台词功底和心情稳定性获业内肯定。
二、业内与观众评价
1. 专业演员的认可
许晴用“美、强、惨”概括其表演:形象与角色融合的“审美”,诠释病人生存意志的“强”,以及命运悲剧的“惨”,认为他“真挚到让观众心动”。
制作人王可然称赞他排练刻苦,每天超10小时投入,甚至主动加练,是“聪明且用功的好演员”。
2. 观众反馈与评分
豆瓣开分达9.3分(后升至9.6分),96%的观众给予积极评价,多数认为他打破了“流量明星演技差”的偏见。
戏剧从业者万家(非粉丝)表示,肖战的表演“有张力,令人眼前一亮”,展现了超越预期的专业度。
三、尽职态度与成长性
1. 全情投入与谦虚进修
肖战暂停其他职业,全程参与超30天高强度排练,与其他演员同享每天100元的排练费,无独特待遇。
黄璐提到他主动设计表演细节(如对手戏中的肢体动作),合作默契“仅用三四天建立”。
2. 从争议到口碑逆袭
此前因“227事件”遭遇舆论压力,但话剧舞台成为他“用实力回应质疑”的转折点。观众认为其专注表演的态度“赢得尊重”,甚至带动话剧行业破圈。
导演郭靖宇称其表演“惊艳”,三年72场演出中“哭到红肿的眼睛是勋章”。
四、争议与行业影响
1. 流量与艺术的平衡
肖战加盟后,《如梦之梦》创下每秒32万人抢票的纪录,但也引发“粉丝经济是否影响戏剧纯粹性”的讨论。
制作方强调“拒绝将舞台变为粉丝见面会”,通过实名制购票控制黄牛,并引导观众聚焦剧目本身。
2. 对话剧行业的推动
央华戏剧创始人王可然认为,肖战等明星的加入“撬动青少年群体进入剧场”,为话剧注入新观众,是“功德之举”。
连续两年蝉联话剧票房冠军,印证了流量与艺术结合的市场潜力。
拓展资料
肖战小编认为‘如梦之梦’里面的表现可概括为:“超越流量标签的诚意之作”。他通过细腻的演技、扎实的台词功底及全情投入的尽职灵魂,将“五号病人”塑造成有血肉的角色,赢得业内与观众的双重认可。虽然明星效应引发争议,但其表演本身的艺术价格和对话剧普及的推动影响已得到广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