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人造卫星简介20字 人造卫星的资料20字 人造卫星的科普知识

求关于嫦娥一号发射的资料

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升空,并在19:15分确认发射成功。该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任务包括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的总重量约为2350千克,预计寿命超过1年。

嫦娥一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由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该卫星基于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并借鉴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技术,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成功发射的绕月人造卫星。下面内容是关于嫦娥一号发射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嫦娥一号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其总重量约为2350千克,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达到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嫦娥一号(ChangE 1)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该卫星的主要任务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北京时刻)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天宫一号资料: 任务类型: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发射时刻:2011年9月29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主要影响:用于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等太空任务。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迈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北京时刻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刻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职业轨道。

第一个卫星上天是那一年?

1、中国首颗卫星发射时刻是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了太空。背景如下: 决策与规划: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651”会议在北京友情宾馆召开。

2、年,苏联成功发射了全球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发生在当年10月4日。这颗卫星名为“伴侣”(Sputnik-1),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伴侣卫星的直径约为55厘米,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需要1小时35分钟。它与地球的最大距离约为900公里,并通过两个频道持续发送信号。

3、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全球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苏联宣布说,这颗卫星的球体直径为55厘米,绕地球一周需1小时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900公里,用两个频道连续发送信号。由于运行轨道和赤道成65度夹角,因此它每日可两次在莫斯科上空通过。

4、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了太空。背景: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北京友情宾馆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一场著名的头脑风暴,这就是“651”会议。这场会议上长达42天,时刻之长、规模之大、内容之多,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5、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全球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苏联宣布说,这颗卫星的球体直径为55厘米,绕地球一周需1小时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900公里,用两个频道连续发送信号。由于运行轨道和赤道成65度夹角,因此它每日可两次在莫斯科上空通过。

6、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全球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空间探索的新篇章。 这颗卫星的直径约为54厘米,重量大约85千克,其铝制结构在太空中绕地球旋转,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数目及用途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而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独立研制和发射能力的民族。 到2000年10月,中国已研制并发射了47颗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其成功率超过90%。

年4月24日,成功地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全球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民族。197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3天后,卫星按预定规划返回地面。至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全球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民族。

人造地球卫星根据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应用卫星包括军用、民用和军民两用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从1999年10月到2003年10月期间发射,共3颗。用途:东方红一号:探测空间电离层和地球大气密度,并将有关数据传回地面。操作系列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物理探测和科学试验。通信卫星:提供通信和广播服务。风云气象卫星: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地球资源卫星:用于地球资源的勘探和监测。

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已成功发射47颗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并实现了高达90%以上的飞行成功率。中国初步建立了包括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和“操作”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等多个卫星系列。顺带提一嘴,“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在逐步形成中。

人造地球卫星按运行轨道可以分为:轨道高度为200~2000千米的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000~20000千米的中高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的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按用途可以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应用卫星又可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以及军民两用卫星。

人造卫星有哪些种类?用途呢?

1、人造卫星的主要用途包括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人造卫星的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下面内容三大类:科学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用于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等空间物理现象。天文卫星:用于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如恒星、星系等。

2、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三大类。科学卫星 科学卫星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这类卫星能够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天然现象,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为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宝贵数据。

3、应用卫星直接服务于人类,是卫星家族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一类。它们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拦截卫星等。这些卫星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如提供全球通信服务、监测天气变化、协助导航和获取地球资源信息。

4、中国的人造卫星主要分为五类:通信广播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技术实验卫星和科学与探测卫星。下面内容是各类卫星的功能和特点: 通信广播卫星 功能:提供电话、电视、网络通信服务,是灾害应急通信的重要手段。 特点:拥有“中星”、“亚太”和“风云”等系列卫星,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

5、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下面内容三大类:科学卫星:定义: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功能: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于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同时观察其他星体。技术试验卫星:定义: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6、导航卫星:为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服务。 测地卫星:用于地球形状、大致、重力场等参数的测量。 地球资源卫星:用于探测和监测地球天然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截击卫星:用于拦截和摧毁敌方来袭的导弹或其他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