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什么意思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承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老法师

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

  • 1、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 2、关于广论传承人
  • 3、大乘汉传佛教怎样看待《菩提道次第广论》
  • 4、中国的宗教有人传承吗
  • 5、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什么经典?
  • 6、十地五道功德满,速疾证得金刚持意思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深度探讨佛教修行路径的著作,由日常法师介绍。菩提象征佛果,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则是通向佛果的技巧,次第强调逐步进阶和操作的重要性。广论详尽阐述从凡夫到成佛的全经过,旨在引导我们循序渐进,遵循佛法修行,最终实现解脱和圆满。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聪明及思考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考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佛教的重要论书,又名《菩提道次第广释》。此书由宗喀巴大师于明建文四年,即1402年,在 的热振寺撰写而成。全书共计24卷,是其著作中与《菩提道次第略论》相区别的重要篇目。《广论》的主要内容是详述三乘修行之道,即下士、中士、上士的渐次修行。

菩提道次第论又称《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于明建文四年(1402)著于 热振寺。共24卷。《广论》是与作者所著《菩提道次第略论》相区别而言。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技巧。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见(空性)。

关于广论传承人

1、日常法师不顾年长体弱,远赴印度进修广论,学成后,依师长的指示,广弘广论于汉地,历经坎坷,屡败屡战。最终创办了福智修学团队。《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日常法师无比珍视的法宝。那么,对于将来的福智团队的接班人,老法师也是做了很慎重的抉择。真如老师在再三推辞不了的情形下,接下了弘法重任。

2、《广论》的传承不仅仅是聪明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启迪。它鼓励修行者在学说与操作之间找到平衡,通过不断的进修与操作,逐步实现自我成长与心灵的净化。这种传承模式不仅限于佛教,它体现了宗教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人类灵魂追求与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

3、疏广通过自己的行动,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格观:在给予子孙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注重灵魂上的教诲和道德质量的培养。他通过与族人共享恩赐,展示了慷慨与聪明的结合,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以身作则的传承方式,对于家族的和谐与子孙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4、第三世墀江仁波切在序中解说了帕崩喀大师这次讲述《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盛况,以及将大师讲述记录的经过:“当时莅临法会的听众逾七百人,他们分别来自三大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主要的三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

5、代表作品:密宗道次第广论本名:罗桑扎巴人物生平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因此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为罗桑札巴,意为善慧。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

6、、《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著,对佛教教义进行了深入解析,帮助修行者明了诸法实相。聊了这么多,智敏上师以其深厚的聪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灵魂,为佛教的传承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对戒、定、慧三学的深入研究与操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灵魂财富。

大乘汉传佛教怎样看待《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修行菩提心次第,包括六度万行,以及四摄法和禅定聪明。这是通往大乘佛法的关键路径。结合闻思修:广论的修行并非孤立的阅读,而是闻、思、修的融合。通过阅读领会佛法,反思自身的言行,对照法义,以及将法义通过析疑定性的禅修融入日常生活。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聪明及思考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考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

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

《菩提道次第略论》是《菩提道次第论》的简要版本,而《菩提道次第论》则是中国藏族佛教大师宗喀巴大师所著,旨在拓展资料三藏十二部经的精华。该论著遵循龙树和无著两位大师的路线,按照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等“三士道”由浅入深的顺序,阐述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

中国的宗教有人传承吗

1、中国的宗教传承难题,自古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佛教与道教作为两大主要宗教,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佛教通过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播,展现了一条清晰的修学道路,为佛弟子提供了从学说到操作的完整指导。

2、诸子百家之前,中国一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诸子百家也是在这片土壤上创立自己的学说。之前中国一直没有宗教,到现在信宗教的还是很少,然而中国人是有信念的,信念的是中国的文化,溶进中国人骨髓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为人处世里。

3、龙门派的祖师是丘处机,这个派别延续至今仍有传人。 道教是中国五大宗教其中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源自中国的宗教。 道教起源于东汉,由小众信念进步至正统宗教,并衍生出多个派系。 元朝之后,道教主要合流为全真派和正一派。 全真道的创始人是王重阳,其弟子丘处机等人创立了龙门派。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什么经典?

菩提道次第广论,当然不是属于大藏经,经典一般是佛陀所说,它是属于论,也就是祖师大德们的心得或是其他著作。进修,开头来说注重的是其教义,如果这部论符合修学的次第,对你的进修有帮助,那么,它就是一部善书,就应该用心去进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由宗喀巴大师所著,体系地介绍了从初入佛门的善聪明依止,到最终成佛的全经过。该论涵盖了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核心内容,阐述了深观与广行二门的修习要旨,特别强调了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见三心的重要性。出离心是厌离世间一切苦患,希求涅槃的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深度探讨佛教修行路径的著作,由日常法师介绍。菩提象征佛果,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则是通向佛果的技巧,次第强调逐步进阶和操作的重要性。广论详尽阐述从凡夫到成佛的全经过,旨在引导我们循序渐进,遵循佛法修行,最终实现解脱和圆满。

十地五道功德满,速疾证得金刚持意思

这是两句佛语,意思是逐渐通过十地五道,圆满所有功德,快速证明能得正果。句子出自《菩提道次第广论》:“愿我生生遇明师,饱餐妙法甘露味,十地五道功德满,速疾证得金刚持”。完整意思是:愿我生生世世都遇到好老师,生生世世都能学到佛法,逐渐通过十地五道圆满所有功德,快速证得佛果。

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嗔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见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如是得所见者悉皆速得菩萨之位。

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奋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终达到佛的境界。 唵为白色,象征本尊之聪明,属于禅定波罗蜜多,能除傲慢心。 嘛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忍辱波罗蜜多,能除嫉妒心。 呢为 ,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能除贪欲心。

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瞋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见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

仁者是心怀天下的人,对所有的人类都平等地 去关注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有仁才有义,义就是内心做事的规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中有了仁义之后,实施到具体的言行上就叫做礼。这种礼是天然而然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去崇尚、宣传、教育。

全称“二十诸天”,是佛教着名的护法天神,本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职罚恶护善,后来纳入佛教神祗体系中,成为护持佛法的神。 “诸天”的意思是“众多天”、“许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译,音译为“提婆”。